日本的自然科学国家博物馆里,收藏着一款制造于19世纪的古典时钟——“万年自鸣钟”。
这件国宝是由东芝的创始人田中久重制作的时钟。“万年自鸣钟”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很厉害了,这台时钟的顶部是一个天体仪,显示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,地面是日本地图,这个天体仪能呈现出京都的昼夜交替。时钟的腰身呈六面形,每一面都是表盘,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时间;最独一无二的,是“万年自鸣钟”的终极计时器,这个终极计时器是基于农历节气,将日出和日落间的时间分为六等份,白天黑夜的长度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。
在夏天,白天会相应变长,表明白天的数字会散开,代表白天占的时长较长;在冬天,代表白天的数字等分会聚拢,表明时长变短。也就是说,这个150年前的机械时钟不仅能指示时间,还能表现出白天黑夜的时长分布,时钟的1000个部件全部手工打造完成,上紧发条能持续运行一年。这件无比精巧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一位来参观的年轻人,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——菊野昌宏。他在当时做了个决定,“要运用田中大师曾经的制作理念,把这款时钟的计时方式变成腕表!”
首先是设计这套表现白天黑夜长短的系统,菊野发现,要把田中大师原本的系统缩小塞进腕表狭小的空间,是几乎不可能的。为了能够运行,他重新设计了这套系统,并起名为“分枝系统”,在表盘上先搭上相应的联动骨架,之后让每个分枝连着白天黑夜的时长计时数字,这一切的联动由底部一个凸盘来控制,这个凸盘旋转一周要耗时一年,通过这一套机制,腕表的运行基本和万年自鸣钟一致了!
历时6个月,这款万年自鸣钟腕表版,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,它像那款150年前的精致时钟一样,融入了农历计时,能呈现白天黑夜时长的季节性变化…
腕表的背面,大幅的镂空花纹源自田中大师“万年自鸣钟”上的花纹,下端为传统的季节显示面盘。